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90节

第19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现在对面不吐口,这件事情不好办。一个是钱的事情,一千多万美金,自己无论如何是拿不出来的。想要弄到这批装备,还得依靠苏联方面的贷款。而且美国人是不会和自己做生意的,只能通过江北转口。如果达不成协议,这些东西还真就搞不到手。

但自己苦心建立起来的这个情报系统无论如何都不能拱手相让,这是必须的,也是绝对不能退让的。自己要是这么做,就白费了这么一番苦心了。只是怎么才能让江北吐口?却是难办。

杨震琢磨了半天,直到浴盆里面的水变得冰凉了也没有琢磨出一个办法来。简单的擦干身体,走出浴室后坐在沙发上沉思了半天也没有能拿定主意的杨震无奈之下,只得感叹:“受制于人的滋味果真是不好受。”

谈判的受制于人,加上本身就对这些所谓的俄式大菜不感兴趣,让杨震吃饭都没有了兴致。草草的吃了点东西,就回到卧室看书去了。杨震的兴致低落,让两个参谋和小虎子都不明所以。

杨震手拿书本看似看的很仔细,实则一个字都没有看进去。脑袋里面却是还在想如何才能将那批战斗机搞到手。一闭上眼睛,杨震总是想起在战场上,在日军飞机淫威之下牺牲的那些战士。空中优势,对杨震的诱惑力很大。而这种优势,依靠那些波兰的老式战斗机是无法取得的。

杨震站起身来,走到窗子前看着外边一片雪白,面对眼前形势,几乎是束手无策的他心中长叹一声:“难道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老婆套不到流氓?”

感叹归感叹,想不出法子的杨震干脆来一个拖字诀。反正自己的飞行员还未完成训练,就是现在接手这批飞机也用不上。反倒是江北,自己亲手挖掉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变成瞎子,看谁最着急。

打定主意就一个拖字诀的杨震却不知道就在他惆怅不已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远在陕北的中央也在时刻的关注他在江北的进展。早在李延平刚一抵达延安之时,就将杨震此行的目的向中央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

在杨震抵达江北的第四天,李延平带领的机队经过长途飞行,几次中转加油也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当一架架飞机依次抵达在延安机场上空时,前来迎接的军委首长也吓了一大跳。

尤其是第一架飞机降落后,刚一停稳,机上下来的人对站在跑道边上前来欢迎的人群熟视无睹,而是快速的架起一部电台,打开通话器,对还在天上盘旋的飞机进行呼叫,指挥后续飞机降落。

剩下二十几个身上穿着一种五颜六色花衣服,就连头上的钢盔也是用同样花布包裹的严实,脸上带着套头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的人却是手持一种奇怪的武器,除了做出同样怪异的战术动作,除了不许任何人靠近跑道之外。

还架起一种弹链供弹,枪身上本身配备有两脚架,却同时还使用三脚架,外形很奇怪,从来没有见过的机枪,快速的在机场边上构建了两个简易的防空阵地。

前来迎接的军委首长都是打了多少年仗的老兵出身,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的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形成交替掩护之势。手中的那种下边带着一个弯曲弹匣的机关枪的枪口虽然都在下垂,但手指却都扣在扳机之上。

带队前来迎接的刚刚由前线返回的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制止了部下前去质问的举动,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这些人。久经战火的他不仅对这些人的战术动作奇怪,还对他们手中的武器更感兴趣。

先不说系在腿上手枪,他这个从军多年的老兵还是第一次见到将手枪套系在大腿部。就单单他们手中的那种比轻机枪小,比手提机关枪却大很多,一看就是火力极为强劲的武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尤其枪身上那种可以调节松紧,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出枪的背带更是让他感兴趣。

李延平乘坐第三架飞机的降落后,见到抽调出来担任护送任务的侦察排做出这种战术动作,在看看守在机场跑道边上等候飞机降落的一大群人,吓了一大跳,连忙让黄大力将他们除了防空警戒火力之外的其余火力全部撤除。

下达完毕撤除警戒的命令后,连忙走向等候人群的李延平,一边在随行的由关内调过来的干部介绍之下,与军委首长见面。一边关注着还在天上盘旋,未降落的几架运输机。直到所有飞机都降落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与军委首长进行简单寒暄后,见到前来迎接自己的军委首长只带了几个警卫员,李延平有些为难的向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道:“首长,我们这次来带了送给中央的很多物资,您是不是再叫一些人来。”

东北来的电报直说会派飞机来,但是却没有说明几架。看到天上接二连三一口气落下九架运输机,副总指挥也吓了一大跳。谁也没有想到杨震会将手中的所有运输机一口气全部派了出来。

等得知李延平带过来的物资数量的时候,被弄得目瞪口呆的副总指挥,连忙派人去中央警卫团驻地调来一个步兵营。为了运输这些物资,甚至还调来了一个留守部队的骑兵营以便腾出马匹运输物资。

仅仅捷克步枪就一千五百支,二百支全新的快慢机,五百支美国原厂的汤姆逊手提机关枪,比利时造花机关枪一百支。还有一千挺国民政府费了相当大的苦心也没有买到的最新式捷克轻机枪,重机枪三百挺。甚至还有八门九十毫米日制迫击炮。

不算步枪,单单轻重机枪的数量,即便是按照国民政府装备最精良的中央军德械部队标准也够组建三个整编师了。还有数额巨大的七九子弹和电台、西药,大洋、黄金等贵重物资。尤其是在眼下延安可谓是数额巨大的盘尼西林这种珍贵的抗生素。足够延安各医院使用两年的了。

九架运输机,除了一架百式运输机运输的是护送的人员之外,其余的八架全部塞的满满当当的。看着卸载在机场边上堆积如山的装备和弹药,几位军委首长之前被拦下的不快早就不翼而飞了。都眼睛通红的看着这批装备。

几个前来延安开会,被副总指挥拉来的主力部队首长,心中已经惦记着怎么和中央开口了。全要自然不现实,但作为主力,自己好赖能分一些好处吧。哪怕就是只给几挺机关枪,也是对目前缺枪少弹的部队是一个补充。

只是让几个心里面已经惦念上的主力部队首长没有想到的是,在得知杨震运过来的大批武器弹药消息后,却是下令一支枪一发子弹也不许动。等李延平回去时候,让他统统的带回去。谁要是想要,自己去从敌人手里缴获去。

第375章 这种仗我们打不了

领袖斩钉截铁的话,让第一次与中央领导见面,还沉浸在兴奋中的李延平微微一愣道:“主席,这些装备都是军区特地从储备中调拨,给中央警卫团换装的。这是军区常委会的决定,我必须执行。”

主席却是一摆手道:“你们处于无后方作战,面临几十万的日本关东军。形势要比关内恶劣的多。我们在大后方,安全的很。这些装备我们不能要,你们全部运回去。这么多的弹药,够长征的时候打两次湘江之战了。”

说罢转身对着身边的警卫团团长、政委道:“这些武器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许要,全部退回去。想要好装备,你们自己到战场上去缴获。你们谁要是敢要,我就处分你们。”

听到主席湖南口音中的坚决,又见到警卫团长一副不舍的表情,李延平连忙劝解道:“主席,我们现在有兵工厂可以自行生产大量的武器、弹药。尤其轻武器,数量充足。产能足够我们使用,甚至还可以达到一定的储备。”

“最近我们又从江北购买了其去年波兰军事行动中缴获的大批二手武器装备,仅仅七九子弹其数量足够我们使用几年了。而且这些捷克造武器,并不是我们的制式装备。我们手中的数量不多,我们没有必要专门为其制造零部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捷克式装备好是好,但形不成规模,用处并不大。”

“这些装备留在我们手中用处不大,但是关内使用量较大,弹药口径也通用。我们当初选择这些捷克造,也是考虑到通用性的因素。至于那些美国造汤姆逊手提机关枪,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手提机关枪的点四五子弹,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库存弹药打光了,就成了废铁了。”

“中央在大后方,与国内其他地方有陆路交通联系,同样比较好补充。还有那些七六三手提机关枪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产量很大,每个月都在一千余支左右,足够我们使用了。请主席和中央放心,我们绝对不干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

“这些装备留在中央,发挥的用处更大。陕北离日占区只有一河之隔,中央警卫团以及留守部队的装备又实在太破了,都是些老套筒、汉阳造、辽十三一类的老枪,要不就是老式的驳壳枪。这些武器怎么能保证中央的安全?这些装备既然已经运到延安了,就还是都留下吧。”

说到这里,李延平琢磨了一下道:“主席,我们的装备真的很充足,有能力为中央提供部分急需装备。这次我带来了我们上次作战时,苏联同志帮我们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央首长看过之后,就会明白我们了。”

听到杨震还拍了战地纪录片,领袖很是感觉到兴致勃勃。连忙让人准备好场地,到晚饭过后将在延安的所有领导都找了过来。观看的时候,还特地将李延平安排到自己身边,以便一边看一边为自己解说。

一场真实的战场记录片看下来,几乎所有中央领导,尤其是来自各大主力的主要首长都感觉到异常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现代化的战争。而领袖却也从兴致勃勃,变得很沉默。

散场后,心怀各异的首长中离去后,领袖留下了正副总指挥、三个主力师中在延安的正副师长等主要军事干部回到自己住处开会。待警卫员上完茶水退出去后,领袖扫了一眼在座的几位道:“你们是党内的主要军事干部,也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了。”

“对他们播放的这部战场纪实片感觉怎么样?听那个李延平和我说,为了拍好这部战场纪实,苏联方面牺牲了数位电影工作者。他跟我保证这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真实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主战场拍摄的。我把你们找来,想问问你们对这种作战方式的体会。”

总司令闻言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道:“主席,这种作战模式,我们不会打,也打不起。他们一个连有九挺轻机枪,营有六挺重机枪,团有轻重迫击炮、步兵炮、速射炮各一个连,旅有一个十二门制的山野炮营。他们一个旅的火力顶的上我们开赴抗日战场之前,三个师的所有火力数量了。”

“这还不算他们手中掌握的直属炮兵,尤其是那种新式十二联装的速射火炮,一门炮我看足以顶上一个山炮营。我听那个李延平提起,他们从去年开春的群策山作战开始,到秋季战役结束,一年之内仅仅山野炮弹就消耗了十余万发。”

“到秋季战役结束,几乎所有储备炮弹消耗余烬。这还不算在历次作战中缴获的上万发野山炮弹和消耗的迫击炮弹。主席,这种作战模式,不用多打上两天就足够将我们全军的弹药储备全部打光。”

“咱们那个团要是有上一门迫击炮,那可是主力中的主力了。他们一个团的火力配置都赶上我们的一个师了。整个十八集团军手里就一个十二门在山西捡晋绥军丢弃的十二门晋造七五老式山炮,就那么几发炮弹,打一发还得总部批准。”

“我看了一下他们那些自造的冲锋枪,就是我们说的手提机关枪。其构造简单,比我们之前内战时从国民党军缴获的花机关和汤姆逊手提机关枪都轻便。性能和质量也要好于国内仿造的花机关枪。”

“我们现在虽然组建了一批兵工厂,也能少量的生产轻武器。可我们的那些轻武器跟人家的没有办法比。原材料使用的都是轨道钢,强度不够,击针容易断裂。那些手榴弹还是以黑火药、铸铁为原材料,很多都是一炸两半的。”

“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加上弹药始终匮乏,这种战斗我们还是不要想了。况且,从我们目前训练的程度上来看,就是我们有他们的装备,我们也无法打出这样的仗来。我们一个新兵训练只能打上一两枪熟悉一下枪的性能,因为弹药匮乏大部分的新兵只能在战场取得作战经验。”

“对于炮兵的使用,在大部分的部队几乎都是一片空白。他们的电台在战时可以加强到营一级,营以下还有有线电话。我们一个主力团都没有一部电台。甚至有些后组建的军分区都没有电台。”

“而他们一个士兵的训练弹药基数是二百发,这样的代价我们承担不起。基础训练的不足,通讯手段的匮乏,使得我们就算有他们的装备,要想打一场这种规模的战役,一年之内也做不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