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644节

第64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职务上的提升,让的你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你是怕这些荣誉会随着一次败仗,而彻底的灰飞烟灭。你是怕你的前途,也会因为一次败仗受到影响。因为你很清楚,你的能力与其他的纵队级干部相比,始终差了那么一些。”

“其实你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你很清楚你自己身上的弱点,以及缺陷在那里。在统筹全局上不如王光宇,机动作战、长途奔袭,不如陈翰章。作战机动灵活,长于出奇制胜方面不如杜开山,在稳扎稳打,攻守兼备方面你不如王效明。”

“所以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你就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越是在敌情可能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步子就迈的越小。哪怕你的这些谨慎和小心,所付出的代价,是你战友的鲜血和生命,你也不愿意有任何的改变。”

“此次战局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战机,你难道真的看不出来?你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你的性格和能力我又岂会不知道?我还没有那么糊涂。如果战局打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来战局未来的发展,我这个当一号的就太不合格了。”

“的确你的军旅生涯,是我们所有纵队一级指挥员之中最短的。甚至比绝大部分关内部队调过来,或是抗联出身的师团一级的干部都要短。王光宇原来是抗联的四军副军长,王效明是军参谋长。陈翰章虽然只是师长,但却长期独自在最重要的方向承担作战任务。”

“王明贵、于天放、刘海涛等一些师长,也都是抗联的师一级干部。装甲一师师长易良品,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团长。十七师师长熊德臣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四方面头等主力师的副师长。”

“就连杜开山,也在川军之中当过多年的排长。虽然一直都没有升上去,但是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对部队的管理能力,都要比你经验丰富的多。以你的资历,比他们可以说都浅很多。”

“但你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你的能力究竟怎么样,我还是清楚的。你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当这个纵队司令员,我也是最的清楚人。你的能力的确差了一些,但是没有差到连战局的发展变化,都看不出来这个地步。”

“别忘了,你的那些指挥能力都是我手把手教会你的。我这个老师虽说只是半瓶水,但在培养军事干部的时候,自认还算是勉强的合格。自己带出来的部下,究竟什么样的能力,我还是很清楚的。”

看着刘长顺被自己说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杨震却没有停下来。重病需要猛药医,如果他的心态不能调整过来,那么他在这支军队里面的路,真的也就走到了头。这支军队,将不会再有他的容身之地。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不执行上级的命令,私下搞一套,在这支军队还是红军的时候,就绝对不会允许出现的情况。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但是见死不救,不执行上级命令绝对是大忌。说出去,那是绝对要捅塌天的。

杨震在重组抗联的时候,一而再的打断建制调整部队编制,将各方面出身的干部混编在一起,就是为了杜绝山头主义,各吹各的号倾向出现。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杨震处理的都异常严重。

之所以在发现刘长顺的真实心态之后,杨震没有再给刘长顺任何的改正机会,而是立即将他调离。就是担心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被别人真的看出来,那就真的彻底的把他给毁了。抗联之中,明眼人还是很多的。

不满意归不满意,但对于杨震来说,刘长顺不单单是自己一起在日军集中营内冲出来,现在所剩不多的老兄弟中一个,他实在无法下重手去处理。而且刘长顺的身份,在军内更代表着一个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因为关内部队大量干部和部队的调入,已经不在那么的孤势。

但毕竟他的出身的老部队,就在那里摆着。纵队一级的军事主官,目前关内部队出身的干部就只有他一个。无论是从私人感情,还是从其他的角度来看,杨震都是要保他的。所以干脆直接快刀斩乱麻,用杜开山将其直接换下来。

第1639章 你不能再带兵了

看着刘长顺越来越苍白的脸色,杨震心中也隐隐的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更没有听郭炳勋的,将刘长顺继续放在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的位置上,或是调任军区步兵学校去搞军事教育,让他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但眼下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已经全部都挑开了,杨震还是决定将该说的话,一次都说完。刘长顺心态上的问题,已经很重了。早点解决,还有挽回的机会。如果再拖下去,他自己就把自己给毁了。

沉思了一下,杨震道:“我这个人搞不搞裙带关系,你是很清楚的。如果真的连一点能力都没有,我会把你放在这么一个关键位置上?如果要是体谅你是当年一起冲出集中营的老兄弟,我完全会给你安排一个位高但是不会上战场的位置。但绝对不会让你独挑大梁,当一个纵队司令员。”

“我不会拿着几万,甚至更多的干部和战士的鲜血,去作为一种交换、一种补偿。老刘,你应该明白我的性格。也应该明白我们这支部队从红军的时候,就不搞那种裙带关系,现在我更不会搞那种山头主义、裙带关系。”

“我当初之所以最终点头,由你接替陈翰章,主要还是因为你虽然自身有很多弱点,但是能力还是有的。至少这个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眼皮子虽说有些窄,总体来看还算可以。但现在来看,你让我真的很失望。”

“你宁愿坐视战机的丧失,眼睁睁的看着在陈翰章那里陷入苦战,急需增援的情况之下,近在咫尺的你却还在那里稳扎稳打。我说的好听一些,你是担心一一零师团会切断迂回部队的后路。”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是怕在抽调走部队之后,你手头剩余不多的兵力会打败仗。无法按照总部的要求,彻底歼灭察哈尔战场的两个日军师团。所以宁愿你的战友,在那里流血、牺牲,也不愿意出兵增援,分散你手中的兵力。”

“即便我已经给你下了命令,你依旧不肯执行。派到康保的那个加强团,你是在糊弄总部。因为你压根就没有打算,在完全解决掉一一零师团之前分兵。为了你自己的那顶红顶子,连战局发展都不顾了。老刘,这次我真的对你很失望。”

“就凭你的这些做法和想法,我说你一句其心可诛都不算过头。今天就咱们两个人在这里,这些话我可以说,如果有第三个人在场,我都不会说一句。因为那样会直接将你打入冷宫,永世你都别想在翻身了。”

“你是老八路出身的干部,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当过一段时间的红军。我们这支军队最忌讳的是什么,你心里应该清楚。你这是犯了最大的忌讳,甚至可以说犯了天条。如果在当年的红军时期,枪毙了你都不为过。你的这种心思一旦揭露开来,这支军队之中将再也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被杨震说中了心思的刘长顺,此时脸色已经变得一丝血色都没有。没有想到自己隐藏那么深的秘密,居然被一号摸的这么清楚的刘长顺,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什么,最终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口来。

他知道自己再怎么解释,也已经没有必要,也无力再去解释什么了。一号看的太清楚了,一句句话就像针尖一样,自己刺透自己的心里。自己的内心想着什么,刘长顺自己终归还是很清楚的。

看着面色无一丝血色的刘长顺,杨震叹了一口气道:“你这种心态,已经不适合再带兵了。我现在给你三个选择,一是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做好全军预备役部队的整编和训练工作。干这个你是轻车熟路,不用在重新熟悉。”

“与关内交通线即将打通,中央将动员大批群众迁移东北。总部决定,将所有的移民都整体编成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在三江平原,再开垦出上百万亩的耕地。还有去年至今年开春,日军对华北各个根据地进行的残酷大扫荡,使得各个根据地出现了大量的孤儿。”

“总部已经电请中央,让各个根据地对孤儿进行收容,全部转送东北。由东北局进行抚养,按照年龄编入各个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收容华北孤儿的所有学校,全部编入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所以生产建设兵团下一阶段的任务很重,总部希望能选择一个熟悉这些工作的人回去,能够尽快的上手。如果你选择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倒也算是回归本行。毕竟那是你一手组建的,回去上手也很轻松。”

“二,军区与苏联人达成一份协议,以粮食换苏军俘虏德军战俘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苏联人转交过来的第一批德国战俘,达到我们要求的并不多。我们最急需的坦克方面技术和航空技术人员几乎没有,都是一些什么坦克驾驶员和飞行员一类的。总部报请中央批准,决定选派一名代表去苏联,监督此项工作的进行。”

“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两个月之后去担任驻苏联代表。专门负责与苏方交涉,引进我们最急需的人才,别这帮老毛子再糊弄咱们,用粮食换来一帮什么都不会的废材。同时兼任东北局驻苏代表,兼管我们派在苏联留学生。”

“第三,回军区挂个司令部院校部副部长的职务,去组建第三兵种指挥学校并担任校长,专门负责为关内部队轮训和培养旅团级干部。这三个职务,你自己考虑吧。但是带兵,暂时不要考虑了。”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我希望你能去苏联。你是军事干部,知道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是什么,能为我们选出我们真正急需的人才。另外,我和苏联方面协商,准备让你进入苏联总参谋伏罗希洛夫军事指挥学院,以及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以提高你的军事素养。”

“一是增强自身的军事素养,并学习一些军事工程方面的理论。二,也为组建我们自己的高等军事学院做准备。同时考察一下苏德战场,坦克作战的运用以及使用。你不用急着回答我,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考虑。至于这段时间,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

刘长顺对于杨震的安排,却一直没有说话。直到飞机已经抵达通辽机场,他才开口道:“一号,我听你的安排,你让我去那里,我就去那里。如果我去苏联能够对我们有利,那我就去苏联。你说的对,我现在的确提高军事理论修养。”

对于刘长顺的答复,杨震没有再说什么,拍了拍他的手。刘长顺是不是真的想通了,杨震不知道。但杨震自己知道,自己能帮他的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今后究竟能够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让他去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到不是杨震的一时心血来潮。随着各项计划一步步的展开,杨震越来越觉得需要一名精通综合军事工程的高级指挥人才。但派谁去学习,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苏联人的空军理论和海军理论,甚至现在的坦克作战理论,杨震都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苏联人在军事工程理论研究方面,杨震却是一直很是欣赏。所以杨震一直想派出一批干部,去苏联进修一下军事工程方面的知识。

只是派出的人级别太低了,眼光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所需的要求。军事工程是一门学问,需要有一定战略眼光和水平的。但级别够的,现在他去哪抽调人选。纵队一级的干部,杨震是一个都不舍得放。现在刘长顺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让他倒也是一个恰当的人选。

飞机在通辽机场降落之后,杨震一个人下了飞机。至于刘长顺,这架运输机将会把他送到哈尔滨。那边杨震昨晚就已经给李延平挂了电话,刘长顺下飞机之后,将会直接进入东北局党校学习两个月,并进修一段时间俄语。

看着飞机又一次飞进了云海之中,杨震摇了摇头,上了来接他的汽车返回指挥部。等此次会战结束,自己返回哈尔滨的时候,刘长顺恐怕已经赴苏联留学了。这一走,再见面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了。

犹豫了一下,杨震给李延平挂了一个电话。让他安排一下,在刘长顺在党校学习期间,如果他那个小学教师的恋人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就将两个人的婚事办了。然后让他们两口子一起去苏联,彼此也算是有一个照应。

放下给李延平的电话,杨震起手起草了一封给航空兵司令部的电报。让他们立即准备十七架b十七轰炸机,以及十七枚二号五型特种航空炸弹。对康保战场,实施特种轰炸作战。

但在下达完毕命令之后,杨震也再三要求航空兵,一定要做好准备,这十七枚炸弹绝对不允许有一枚落入康保县城。那里现在不仅仅有日军,还有日军在修建筑垒地域时,所有作战地域内被强行迁移进康保县城的上万名居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