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窃国大盗 > 第26节

第26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林风一身戎服的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已经整整等了两个时辰,许多人因为没吃早餐的关系饿得发晕,所以伴随大帅出场的是一桌桌丰盛的酒菜。

“来来来,各位就座、就座!”林风笑吟吟的招呼道,“本帅适才临时有事,倒让列位久等了!——谵人,坐下、坐下!”

“学生高士奇,拜见老师!……”高士奇为本科状元,此时以他为首,大伙稀稀落落的报出自己的名字,颂赞着拜了下来,然后在亲兵的引领下纷纷就座。

“先吃饭、吃饭,边吃边谈!”林风笑笑着率先动了筷子,单刀直入道,“各位勿要胡思乱想,这次叫大家来,就是准备安排你们前程!”

见一种士子凝神静听,林风慢慢收敛笑容,“实不相瞒,本帅不打算让你们在李大人那边供职——我准备让你们加入我大汉王师!!”

一种进士愕然半晌,轰的一声喧哗起来,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人,喧闹了好一会,高士奇忍不住站起,恭敬的行礼道,“敢问老师——为何做如此安排!”

“哦,没什么,我见各位为了这大汉复兴的大业,不远千里前来投奔,那自然是热血忠义之士,所以我觉得你们肯定想赶赴沙场、手刃敌寇,那当然得满足你们的心愿了!”

“……”

“老师……这个实不相瞒,我等虽有满腔杀敌报国之志,可奈何手无缚鸡之力……”高士奇苦笑着道。

“不是吧?!”林风惊奇的道,“谵人太过谦虚了,我早命人问清楚了,各位能长途跋涉,身体自然是没问题的——你们放心,我这边早有安排,”林风排了排桌子,“这个地方叫马庄,以后就是咱们大汉的武学,而各位,就是这里的第一批学生,呵呵,谁一生下来就会打仗?!你们可以满满学嘛!”

“……老师……”高士奇忍不住反驳道,“大帅……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都是文臣,为大帅依马草诏可矣,但这白刃相交之事……”

“哦——”林风拖长了声调,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呵呵,谵人误会了,我没说要你们去亲自上阵杀敌!”

“那……老师的意思是?!”

“诺,现在你们都是我大汉的官吏,我这里也就直说了罢,”林风严肃的道,“现在我大汉王师人数众多,但观其领军将官,却大都不通文理,这可是件难办的事情——你说若是以后大军征战四方,这个领军打仗的将军连个地图都看不懂、连个军令都领悟不了?这仗还怎么打呢?!——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要让一批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士子投笔从戎,专门负责为我军赞画军务!”

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适才的惶惶不安换成了群情激奋——这个职位倒很符合他们的理想,既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又充了一把指挥大军的瘾头,可真是令人十分向往,这边高士奇到底老成持重一些,追问道,“老师的意思是……让咱们去学着指挥大军征战?!”

“是啊——咱们不是还有‘儒将’这一说么?!”林风点头笑道,见一种学生个个飘飘然,他趁热打铁道,“不过你们现在肯定不行——你们得在这里学会骑马射箭、学会实用火枪大炮;还要学习咱们大汉军队的编制,学习看军用地舆图、学会行军落营什么的……”

“……我们还要学骑马射箭?!……”高士奇面色一白,大有畏惧之色,看来这些东西他一定尝试过,而且还很可能吃了不少苦头。

“当然,这个圣人不是说儒家弟子得学习‘六艺’么?咱们这只是再强化一下罢了!——难道你们连圣人的训诫都忘记了?!”林风紧紧盯着高士奇,迫得他低下头来,“而且最开始的时候,你们还不能当什么高级将官——你们得从连副干起,凭本事一级一级升上来……”

“老师……”后首一名进士忍不住跳了起来,神色激愤的质问道,“据学生所知,这连长一职只管理区区百余名士卒——学生不才,倒也饱读诗书二十余载,现在是大汉进士,难道大帅以为……”

“混帐……”林风怒形于色,拍案而起,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好——我现在让你当旅长,给2000士卒让你带,你有本事带好么?——你知道这么多军士怎么行军、怎么布阵么?你知道这么多兵一天要吃多少粮食,打一战要消耗多少火药子弹么?你知道火枪能打多远、大炮能打多远么?你知道怎么派斥候搜索两翼、怎么保持梯队距离么?……”林风怒气冲冲的站起来,横手一扫,指着营内噤若寒蝉的书生道,“你们之中谁知道?谁敢拍胸脯领这个职位?!——谁有本事过来立军令状,我马上任命他为我大汉军官!!”

那书生吓得浑身战抖,不由自主的瘫软在地,颤声道,“……老师息怒、老师息怒……学生知错!”

“罢了、罢了,起来!”林风怒色稍敛,换了副脸色和蔼的道,“这里敞开说话——各位能千里赴义,足见都是忠直之士,而且此刻也算是我的学生,可以说在座各位是本帅最放心的臣属,所以这才苦心孤诣把你们安排倒军队里……这其中的蕴意,各位饱读之士居然会不懂得么?!”

这些青年刚才被吓了一跳,但此刻忽然听见这么露骨的表白,却也忍不住有点昂然自得。

“如果现在是天下太平,我大汉百姓安居乐业,本座当然会让你们这些大汉脊梁出去巡狩一方,教化百姓——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眼下鞑子还占据着咱们大汉数千里江山,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我等热血男儿不挺身而出,难道还能指望那些卖了祖宗的汉奸么?!”林风忿忿的道,随手一指,“你们——谁若是不愿意跟随我驱除鞑虏,那尽管站出来,本帅在此立誓,绝不迁怒于他,这就奉送盘缠任其归乡……”

“老师……教训得是,学生知错了!”高士奇恰到好处的跳了出来,此刻他面带惭愧,一张白皙的脸膛憋得通红,眼眶隐隐见红,领头跪下大声道,“请大帅恕罪,学生愿意跟随老师浴血沙场……”

“……请大帅恕罪,学生愿意跟随老师浴血沙场!”青年们纷纷跪下,激动的大叫道。

林风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科状元,心道此人果然玲珑八面,光滑得可爱,当下伸手扶起,“各位请起——你们都有此凌云之志,老师高兴得很,还恕什么罪不罪的?!”

“老师……实不相瞒,适才学生听闻刀兵之事没,确有胆怯之意,此刻听闻大帅教诲,真是惭愧之至……”高士奇似模似样地伸手抹了抹眼泪,呜咽道。

“呵呵,不怪不怪,少年书生嘛,此事寻常……”林风笑吟吟的将他按到在座位上,“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这个大营里的兵法战策各种书籍应有尽有,各位自取习之,这段时间你们就暂时跟随周培公将军学习兵事一道,我会调来一千火器军,连同大炮,都给你们参详研究,等你们校阅合格之后,再正式授予你们军衔官职——各位意下如何?!”

“但凭老师之命!”青年们一齐躬身领命,这次的声音整齐多了。

“很好——不过你们可记得了,在你们未通过检验之前,都是我大汉普通一卒,若是不努力的被别人比下去的话,那‘出将入相’的前程,可是想也别想!”林风忽然摇了摇头,用戏耍的语气调侃道。

一阵寂静,众人你眼望我眼,忽然哄堂大笑,听到林风抛出这么一个位极人臣的顶级诱饵,青年们颓丧之色一扫而空,彼此对视相较,士气大增。

第十四节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周培公应该算是一个很有特点知识分子。根据林风所了解到的,这个时代的儒生很少有象他这样好爱军事这门学科的,当然这里的这个“爱好”不包括那些翻阅《三国演义》的清谈者,务实、严谨以及愿意花费巨大的精力进行实地调查这些特征把周培公与那些吹牛分子严格区分开来——这样的人材在这个时代确实非常罕见,据说在最近这几百年内类似的家伙只有袁崇焕等少数几个。

拟定军事制度是一项非常之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能够从事此项工作的资质要求很高,最起码也有三点:第一,具有军人的经历以及对当代军队具有整体上的认识;第二,具备高级别的文案工作能力;第三,这样庞大的工作显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那么,这就需要负责人具有相当强悍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从而能够领导一个精悍的参谋军官团完成此项工作。

其实在林风原来的想法中,让周培公干这样的工作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这个人若在军队中好好锻炼一下的话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不过到了现在却别无选择,因为就目前汉军将领级的素质来看,也只有他才能胜任这个职位。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中,汉军的全军整编的工作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开始了。在开始召回下级军官的时候,林风心里其实非常之紧张,老实说军队这块虽然发展得非常极为迅速,但显然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换句话来说林风本人对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这些军官的出身成分非常之复杂,其中一半来自于跟随林风杀入北京的辽东军系和福建军系,而其他的一半则来自于新近提拔的直隶北京本地军官和投降的清军军官。之前因为紧张的政治斗争和强大的军事压力,为了能够迅速的编组出一支能够作战的军队,林风给予了手下将领最大的自由,所以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施行的是部队长制度,也就是说各支部队的主将对麾下的部队具有百分之百的权力,这里就包括军官的任免,可以想象,现在在汉军中服役的所有军官都是当然都是各自的长官放心的人,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推导,若是某一个将领有一天忽然对林风有了不满,那他绝对可以非常轻松的拉走他麾下的部队。而林风现在开始大规模的调动中下级军官本身就是直接侵犯了手下将领的权益,当然害怕这些军方大将进行反弹。

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之谨慎,根据后来将军们的反应来看,林风显然是有点多疑了,实际上眼下汉军的政治处境虽然谈不上好,但也不算很差,至少还没有多少人对前途感觉到失望,而林风大帅本人在这段时间的表现也是非常之令人信服的,所以这些将军们压根儿没想到要去造反独立什么的,这个在林风看来“生死攸关”的军事命令落在将军们的眼里稀松平常,此刻他们都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之中,丝毫也没有察觉到这个军令背后的深刻蕴意。

改革的第一步当然是进行收买。在这个授意下,大汉军元帅府发布了一系列的升迁命令,周培公被任命为大汉军总参谋长,授少将军衔,号曰“军师中郎将”,驻守大同的赵良栋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号曰“寇北中郎将”;其后王大海、孙思克、刘老四等人也得到正式军衔,号“建威中郎将”,这里陆军方面只有赵广元的封号奇怪了点,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民族关系,他得授少将号曰“蒙古中郎将”——这对于蒙古各部落来说可以算是某种挑衅了,但可惜的是因为文化素质方面的干系,当代的蒙古贵族没几个人了解当年匈奴的历史,所以当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之后倒也没搞出什么民族冲突。海军方面虽然简陋得很,实际上就目前的武装来看,汉军拥有的那几条破船也仅仅能够走走私运运黑货,打海战那是决计指望不上了,但尽管如此,施琅、杨海生的资历和战功摆在那里,不封赏一下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两位提督也分别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号曰“伏波中郎将”。

这个收买活动虽然没花什么钱,但却给予了各级军官极大的心理满足,因为这个繁琐复杂的体系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虽然他们已经成为直隶这片土地的实际主人,但实际上仍然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自信——简单来说很多人虽然平日里趾高气扬,但内心深处却隐隐默认自己的“反贼”身份并且因此自卑,而这次大张旗鼓的授衔活动无疑大大的抹杀了这一点,许多人直到今天才从内到外的认可的自己的“官军”身份,作为合法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发号施令。

为了迎合这场心理上的翻身仗,授衔仪式被办得非常之隆重——为了搞好这场面子工程,林风在新年过后冒着军事风险召回了所有的大将,在天安门举行了数十万人的大集会,数千名换上刺刀的火枪兵和骑兵排着整齐的仪仗队,校阅两边,大鼓齐鸣唢呐齐奏,在最光亮耀眼的场合这些少将被逐一授衔授军旗,此后隶属中军的宪兵部队在骑兵的引导下大举出动,携带大批新式军官服和军衔奔赴四方,为驻扎在外的其他军官授衔换装。

许多将官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从今天开始,汉军的各支军队再也不能用主将的姓氏作为军旗标志,而是开始实用元帅府授予的番号旗。

根据各支军队的组建的时间以及战场资历,大汉军队正式整编成六个军又两个炮兵旅另两个海军分舰队,分别为赵广元骑兵第一军、刘老四的第二军、王大海的第三军和孙思克、赵良栋的第四、第五军,而林风大帅的中军则被特意命名为“近卫军”——这个类似于“御林军”的名字充分地表明了大帅的野心,所以各级军官理所当然的认可了这一点。

随着军衔制度的正式实施,军官轮训的计划也着手实施,限制于目前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这次的军官训练计划被缩短为一个季度,按照林风的观点来看这个活动若是叫“上军校”自然是很可笑的,若是真要学习军事理论以及战斗技巧,这短短四个月根本毫无作用——实际上就目前马庄武学的条件来看,所谓“军事理论”以及“战斗技巧”也近乎没有,虽然林风来自于后世,但若要他来编写某些军事教材肯定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所以大汉武学第一期军官课程到目前为止就成了一个大杂烩——这段时间内周培公领导那帮进士出身参谋军官查阅了兵部藏书库的无数资料,勉强按林风要求编写出了一份简单课程大纲,这份姑且称为“军事教材”的玩意按专业的观点来看简直是不堪入目,这些非常之缺乏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家经过十来天的努力,从《孙子兵法》、《练兵纪要》、《兵法十三篇》等传统教材中生挖硬补,搞出了一个谁也看不太明白的东西,幸好受训的军官们大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老兵,听着讲座好歹总会有点心得领悟,不然这个误人子弟的名头绝对坐了个十成十。

不过林风倒也不太关心这些军官是否懂得《孙子兵法》,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这些人能在这几个月里能学会写字就谢天谢地了,至于他们能学到多少理论那无关紧要,而开这个武学的目的也与军事目的无关,这些人来这里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洗脑。

不管林风是否愿意承认,洗脑工作才是此次军事改革的核心部分。

这个工作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而各步骤所针对的特定人群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接受洗脑的是这些暂时充任武学讲师的进士们,这些知识分子相对来说也是最难洗刷的一个人群,到底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千里跋涉走南闯北,个个都有见识有经验,如果不编造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那的确很难能骗倒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