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雀金裘 > 第47节

第47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姜月见心都被他揉碎了,如此可怜见的,不得来哄哄?

“那有什么,探微喜欢,哀家和陛下一同叫你‘哥哥’……”

“……”

那倒确实是不用了。

姜月见稍稍推开他,将纱衣罩落,于门后拾起了自己来时抛下的披风,笼在身上。

“臣送太后——”

话音未落便被她打断:“不用了,玉环还在太医院外等着,哀家先走了,你这里还有一堆残局等着收拾,留步吧,哀家回了之后,明早着人来传旨。”

太后娘娘姽婳的影子,似山中的精魅,他眼力极佳,能看到她身外的黑袍,姜月见的肌肤极白,恰如月夜下瓦檐间的一捧积雪,清冷莹照。

苏探微停在床边,目不斜视,直至她整理好衣襟,伸手示意她留步,便彻底走出了清芬斋。

这一去,恐怕是私会再难。今后再见,便是在金殿之上,她是銮座之上雍容华贵的太后,他则是一旁侍立,连看娘娘一眼,都是僭越和失礼的六品小官。

她为他分一眼的神,都形同施舍。

这和仪王、隋青云之流一样的感觉,让他感到有些无法接受。

苏探微脚边是湿淋淋的肠衣,他皱眉看了一眼,两指拎起来,胡乱丢进了盥盆。

只有一夜了,索性不收拾了,他躺回了已经贴地的榻,闭目。

姜月见出了太医院偏门,玉环挑灯等候,看到娘娘归来的身影那一刻,心道,怎么去了那么久,莫不是苏太医依依不舍,不肯放人?

今夜是个特殊的夜晚,对于苏太医而言,这是个离别之夜,他的情绪只怕是会很失落。

而对于娘娘,这一夜普普通通的,要说有特别的地方,便是换了个地方私会。

但看娘娘芳泽柔加,更添红润的面庞,玉环咽下了快要出口的话,心里头却想着那一定是极痛快的一件事,怪不得有些女子会恨嫁的。

姜月见一手挑起玉环递来的长柄宫灯,将外披拢了拢,曼声:“回吧。”

*

自从携少帝即位,做了太后,姜月见一改从前睡到日上三竿的陋习,天才放亮便起来了。

她起来后,第一件事便是下旨,送苏探微出太医院。

他当初要进太医院,如今要离,姜月见猜测,是他办成了自己想要办的事了,多留无益。像他这样矜傲,崖岸自高的男人,想也可知不会长久束缚于太医院,淹没才华。

姜月见停了笔头,墨迹风干,她端起圣旨左右看了看,便让孙海拿去了。

楚翊窝在母后怀里,小脸因为困倦巴巴皱着,孙海一走,他便迫不及待地问母后:“母后,为什么要把苏哥哥调走,他不留太医院了么?”

那可怎么办,母后怀有不能言说的病,只有苏太医治得了,他如今走了,谁来为母后治疾?

姜月见意外,怎的苏探微走,楚翊像是比自己更舍不得。

“英儿,你是,很喜欢那个太医?”

楚翊反问:“难道母后不喜欢他吗?”

难道母后是因为,不喜欢那个太医,才要将他赶走吗?

这话倒问住了姜月见,她幽幽道:“母后怎会不喜欢他呢。太医至起居郎,他这不是升官了么?再者说,他以后要日日到陛下这里点卯,例行公务,只怕陛下以后见他都会见烦了。还有,陛下在他跟前,请谨言慎行一下。”

楚翊不懂:“为何?”

苏太医,是可以抱着他穿行龙雀天街,给他买猪面具,送他梦中的生辰礼的人,楚翊和他相处一直都很轻松,母后突然这么说,楚翊不明白。

太后娘娘曲指弹了弹陛下的小脑门,“他以后是要负责记录你的言行,岁末,将这些东西装订成稿,以后,是会留在史书里边的。你祖父在位时,就因为筵席上吃醉酒多说了一句醉话,说,要兴建百座行宫方便南巡,一世英名,偏就在史书里留下了这让人诟病的一笔。”

楚翊已经开始涉猎史册了,倒也有人对他提起过这段。但,楚翊摇头晃脑想了半天。

他还是觉得:“苏哥哥不会这样做。对朕不好的,他不会留下来。”

儿子过于乐观,姜月见唉声叹气,他既然不信,等吃了亏,就明白了。苏探微对她可能偶会假公济私,毕竟他们目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至于对陛下,他大抵没那么好的耐性和纵容。

苏探微第一日上值,文渊阁内的阵仗放得尤其大。

都听说苏探微今年蟾宫折桂,且是少见的十余名主考官一致判定的一甲,文章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对前朝府兵制的弊端直击要害,批得辛辣淋漓,不得不拍案叫绝。主考官一看到这篇文章,就大呼过瘾,直言这一定是个精通历史和兵法,甚至,极有可能上过战场、有过实战经验的将军,得知对方仅仅一介文弱书生时,还大感意外。

后来,这个文章哀梨并剪的后生,让人扼腕地,选择去了太医院。

之后,又传出了一些,太医与太后娘娘私相授受的暧昧风声,总之,当时他们都颇觉痛心,明珠蒙尘,落于泥淖,而他们这些人仍在自己的位置上苟延残喘,实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嫌疑。

也不知那大狩期间发生了何事,回来以后没过几天,苏太医便调任了起居郎,从太医院可算是一跃而跻身文官行列。

文渊阁有个年高德劭的老修撰,姓杜名世衡,正是拜读了苏探微文章,有心与他结交的,今听说他要来,聚了一众,想要窥得这神秘殿元究竟。

“想当年,我等追随先帝,为陛下陪读,还在眼前,当时陛下预言,未来大业必将内清外肃,涌现出一大批的后起之秀,为大业披肝沥胆,扬我国威。你瞧瞧,这才过了几年,如今太后临朝,这一茬茬的新秀,不正是纷至沓来么?”

“是呀是呀。”

“看来,解决了胡羌外患后,我大业太平已至,等到幼帝长成,何愁不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空前盛世。”

杜世衡为首,一干人等正在互相吹捧,附和声连连。

一直到苏探微举步迈入文渊阁藏书楼,一个眨眼的功夫,左右鸦雀无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