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东家[民国] > 第71节

第7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太太也觉得满意,“我看的人您满意吧?”

打趣二老爷的,二老爷上车要回上海,也是打趣她,“你看什么我不满意过?”

--------------------

第82章 我的桑姐儿

冬季的青城似乎总是晴朗, 山路也总是崎岖,在旧历年结束之前,阳光总也惬意, 山上无人, 只有放羊的老汉儿在山坡上盘腿坐着, 山羊两只角儿尖尖又弯弯,在西晒的暖破上吃草。

劲草枯黄而倒, 麦穗一样的灿烂。

扶桑脸背着光,从车窗里面看着,她突然话很多, 突然想起来很多,这样的感觉, 就跟当年第一次出府过年的时候一样,总想起来许多事,总以为许多事不在脑海里面了, 却骗过了自己,其实记得是那样的清楚。

“我们这边盛产的是红汤羊肉, 大料炖出来的, 里面多加胡椒粉,从八月十五开始吃,一直吃到过年, 年后就没有人再吃了。”

那么大一碗儿,里面有滑嫩的羊血, 羊杂儿,还有厚切的鲜嫩的羊肉, 她总觉得, 比北平口外来的羊肉还要好吃, 多冷的冬天里面,哪怕只有一碗汤下肚,夜里睡觉也不会冷。

她当学徒的时候,大概是女孩子,夜里总是冷,那时候偶尔想起来,要是有一碗汤就好了,再后来,就不想了,“我后来总想着,攒钱买个汤婆子就好了,买个大一点儿的,多放点儿热水,能暖大半夜,也够睡了。你不知道,睡前冷冰冰的,浑身都舒展不开,等着醒来的时候,也是舒展不开的,半夜里脚不小心伸开,都是冰水一样的。”

“师傅呢来就教我们,烧砖头,一人烧一块砖,等着睡觉的时候包起来,放在脚底下,刚开始觉得热乎,后面啊,等睡着了,有次脚上就不小心烧起来大水泡儿来,疼得好些日子不敢踩地儿。”

那时候,多想喝一碗北里的红汤羊肉啊。

想元熊是不是长大了,是不是病好了,想西北冷不冷,她妈那边儿住的习惯吗?

惦记叔叔娶媳妇儿了吗,是不是交好朋友了,是不是还吃酒赌钱去了。

一些想法,一些惦念,总在心底里面潮湿,是一辈子的潮湿,不能看到阳光的超市,总在阴暗无人处,才能自在地想一想。

时间太长了,就看开许多,这些事情,就再也不想了。最起码小荣,就一次都没听扶桑提起过,她心底的苔藓,像是江南一辈子都有的梅雨季节,总也湿漉漉的。

漫山遍野的枣树园,一茬儿老树掺杂着小树苗儿,有人开荒等来年嫁接,路过那家店铺,她突然想起来,“我奶奶去了的时候,我一个人夜奔很远,到这里买果子点心,给她吃,店铺下板儿了,我不肯走,非得买,最后人家心善,伙计送着我家里去,还给了我一只草蚂蚱。”

那家店铺,宋旸谷影影绰绰,他紧闭着唇,扭头看扶桑,能看见她的后脑勺,好像是记起来一点儿,是她。

才想起来是她,那年他非得来青城,他来过这里,扶桑不知道罢了。

他父亲应山东巡抚梁士典的安排,来青城了解洋教士案,青城这边果子局的大掌柜的便接他来店里歇息,那个季节没有樱桃,好容易搜罗了樱桃给他吃。

外面的孩子哭的心烦,大概是家里奶奶没了,又听伙计说是自己夜奔来的,他随手把草蚂蚱给伙计拿去哄她。

宋旸谷指了指那家原先是果子局的店铺,“这家店铺先前开的果子局,是我家里的。”

扶桑眼睛瞪大了跟猫儿一样,里面的光在跳跃,“你家的?”

你家真是家大业大啊,怎么什么都是你家的?

“是我家里的,那只草蚂蚱也是我的,我刚好在这边歇脚。”

扶桑知道他不是个开玩笑的人,自己乐的咯吱咯吱的,这真是,有意思极了,“要我说,您小时候还像话,还知道哄孩子,怎么现如今了,越长大越不如小时候了呢,您小时候多善心。”

宋旸谷脸呱嗒就下来了,不惜的跟她说话了,损人呢怎么,他不吃玩笑话。

扶桑就拿着胳膊肘子轻轻去碰他,“生气了?”

“别生气啊,逗你玩儿呢,您现如今比小时候更出息了,能干还英俊,还心眼儿好陪着我回来,我得多感谢您啊,我说不出口,口是心非才挤兑您一句的,您多担待我脾气呗,又不是不知道我脾气恶劣,多亏了你陪着我呢,不然我得哭一路呢。”

软的硬的,她都会。

但是在拿捏宋旸谷这个事情上,就是前面开车的鱼承恩,都觉得拿捏的死死的。

看宋旸谷神情缓和,就一个劲的上套的那个样儿,喜怒哀乐跟着人家走,人家哄几句就高兴了,就觉得自己倍儿重要了,鱼承恩觉得自己要不是为了安全,看着前面的护城墙,真想闭着眼撞过去,他以前怎么没发现扶桑这小子这样呢。

当男的的时候恨不得卷成业界标杆。

当女的的时候,竟然也是无师自通的人精,会哄人,哄的人五迷三道的。

啊呸。

他木着脸开车。

扶桑如今也是衣锦荣归,青城王家门户如今依然在,那一年送扶桑一支脉远走的堂叔如今竟然还也健在。

他辈分儿高,又还算康健,因此今日便来了,王乃宁一个劲地哭,“多少年了啊,她走的时候才五六岁,我记得在枣树林里面还没有小枣树高呢,在树底下钻来钻去的,我抱着她的时候树枝老刮脸,这孩子聪明,知道脸贴着我胸膛别给刮到了。”

他抬手比划一下,当年他在青城,家大业大,内有母亲支撑,也算是五陵少年看遍长安花了,几个玩伴儿很不着家,哪里热闹去哪里,别人家唱戏他能几天不回家在外面看,摇骰子赌钱也都精通。

堂叔也隐约记得,“那孩子聪明呢,我还记得她,同辈里面她最聪慧,先前老太太在的时候,说她过日子抓钱手,跟你还有乃昌大手大脚不一样,往后得过一份儿好日子,给婆家攒下来一份好家业。”

哪里想得到后来家道巨变呢,“那一年,你刚到元盛德,后脚人就送着元熊母子俩回来了,人家是怎么说的?”

刘氏记得真真儿的,“说卖了就是卖了,没有卖再赎人的,家里又不是开当铺的,用钱了就先典当,不用了就拿钱赎买,没有这样做事儿的,其余的一概不说。”

“隔年她叔叔就自己去京城找了,他跟着元盛德的商帮车队进京,一年去了十八回,在城南那片儿扫听,后来扫听到了,再入舒家的门儿,人家还是不给。”

她想起来这个事情,就恨自己啊,当娘的卖了自己家里闺女,她恨自己大字不识一个没本事,那时候但凡有一点办法不至于卖人。

先前老太太在的时候,日子过的多有筋骨,家里只有买人的份儿,从来没有卖人的,一卖人就是家破人亡的境地啊。

她眼睛总也不好,大概是常常哭的原因,元熊大概也是历经磨难长大的孩子,他的人生并不平坦,因此他比寻常孩子要懂事许多,“再不要说这样的话,舒家那边的大爷已经去了,因此才许认亲的,当年也是帮我们一把,不然没有今天这样的日子,卖人买人世道不好罢了,不怨舒家,你当着姐姐千万不能说这些话。”

都过去了,说年年去找她,去看她??x?,她也不知晓,何必平白去惹出来那许多烦恼跟遗憾呢,如今结局好,就全部是好的。

刘氏也不敢多说什么,她不是这样意思的,“我知道,我都知道,舒家待着她好,舒家大爷一手牵着俩孩子回来的,哪个都对着好,疼孩子,比跟着我们也差不到哪里去,我只是说世道不好,家里摊上亡命的事儿,逼着咱们逃难,远走到山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