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超品仙医 > 第416章 练武为了什么

第416章 练武为了什么(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这个时候苏秦想起了自己的师父韩阳告诉他,以为他的速度太快,没有很好的沉淀,所以在心性上差了很多。需要好好的磨练不然会出现问题的,在苏秦看来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像是出了问题。

苏秦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开始回忆着,韩阳对自己所说的修炼心性的办法。

华夏国有句老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份肯定了习文修武的功效。

习武初则可以启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则杀贼平乱,保护乡里,大则安邦定国,造福千万黎民。这才是华夏国五千年来,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终极目的。

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仍然是修炼身心最好的途径,能够使一个人化弱为强,只要是人,不管处身那个朝代,那种社会里,都是渴望需要的。

武术前辈们,都能体悟到:得道,从"武"的根基上,兼修"文"的功夫,是最切实而有效的道路。

这就是为何古代如此重视文武兼修的道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近数百年来,华夏不但贬低而拋弃了"武"的修炼,连带"文"的方面,也沦落为虚妄,不切实际的浮文饰词了,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明朝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影响了当世。其传习录中,他一再强调静的功夫,认为做学问﹐敦品行,要从定心做起;而<致静>是对付心猿意马的最佳针砭。他得力于此,所以文事﹐武功才能卓绝一代﹐流芳千古。

在武术修炼中,定﹐静是一个最基本而又始终一贯的要求。在四书《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主张:…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然而,在当今一般文士,对于止﹐定﹐静的功夫从何做起?里头的境界是什么?恐怕十之八九不见得就明白。

从武术的入门修炼上看,做师父的教弟子,一开始即先练定式站桩,求的就是个止﹐定的工夫;在这定桩中,进一步要学生尽量放松,并且要松透,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紧张。

所求的便是个定中有“静”的工夫。待日久功深,定静有常,则渐渐在变化中能安;能安能静,才谈得上“功夫”二字,才能虑﹐才能得。

太极拳经中有“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主张,试想一想,鹘﹐猫这种狠辣﹐灵敏的动物,在窥视﹐捕食时,那种剎那间闪电一击的威势,不正是搏击要求的标准吗?

在极动之中,仍有如雷达般的清晰﹐冷静,不正是鹘﹐猫一击之狠的精神状态吗?准此而言,当今的武术比赛,那种搂搂抱抱﹐胡缠乱打的样子,实在是不堪闻问,真是连鹘﹐猫都不如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